在9月19日举办“2022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作“银河系中心黑洞”主题科普演讲,介绍了黑洞的特点和天文学家获得银河系中心黑洞首张照片的历程,回答了“银河系中心黑洞会吞噬我们吗”等青少年观众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引力波研究团队通过计算由进动直接产生的引力波,发现了自旋进动的黑洞双星除了发出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已经探测到的、天文学家们已经熟知的旋近-并合-铃宕引力波外,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在水星岩石圈结构与热动力学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新的岩石圈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了与观测相符合的逆断层相关构造的横断面,揭示了水星北部火山平原下覆地壳存在分层及高应变率区域。该研究成果提出的岩石...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KA(平方公里射电阵,Square Kilometre Array,缩写为SKA)射电宇宙学团组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深场强引力透镜星系团观测Hubble Frontier Fields(HFF)项目中对高红移(z~6)星系光度函数的测量数据,揭示了第一代天体中极暗小质...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结构和动力学科研团组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全新模型——“星族-轨道叠加模型”,以及高分辨率二维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发现离我们约0.6亿光年远的透镜星系NGC 1380在约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主并合,同时揭示了这次并合吸积的卫星星系质量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在疏散星团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疏散星团具有致密核心及延展外晕的双成分结构特征,大大扩展了疏散星团的空间范围。
7月25日上午,上海天文台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代表2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副台长侯金良主持。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仙女座星系(M31)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在星际气体观测数据中搜寻激波的新思路,从而给出了M31星系是一个棒旋星系而非普通旋涡星系的独立证据,并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重现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