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天文台地球自转研究团队在国际EOP预报竞赛中获得佳绩。研究团队围绕国际上已有各主流预报方法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极移短期预报框架,使它能够与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来提高EOP预报精度,极移短期(10天内)预报精度位于国际前列。
为促进海峡两岸射电天文领域的广泛合作,2022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联合成功主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射电天文论坛”。此次研讨会是庆祝上海天文台成立60周年暨建台1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采取线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深入分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的椭球Boussinesq流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一理论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理解木星与土星这样显著非球形行星内部的对流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朱逢尧博士(现工作单位:之江实验室)和王均智研究员(现工作单位:广西大学)与合作者通过改进氢射电复合线的计算模型,揭示了电离气体中的氢原子能级布居普遍存在翻转现象,并且能够对所发出的氢射电复合线的特征产生显著的影响。射电复...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定量的星系结构模型,将类似银河系的一般盘状星系的几何结构描绘成一块“巧克力碎饼干”(Chocolate Chips Cookie)——星系中的老年恒星及其间的弥散星系介质构成了“饼干”的主要成分,而呈团块...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在负荷形变反演质量变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工作推演并拓展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三维形变观测反演质量变化的理论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证实了附加水平方向的形变观测能够显...
10月3日,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来到佘山园区,专题调研了人才公寓项目和佘山天文台修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检查了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工地安全生产、值班值守等工作,看望慰问假期值班值守人员。
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65米口径的天马射电望远镜对猎户座Orion KL天体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带宽(15 GHz)、最高灵敏度(mK量级)的Q波段谱线巡天工作。探测到约600条发射线,并成功从中证认出177条射电复合线和371条分子谱线。在天马望远镜探测到的53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