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海市疫情形势新变化对台科研活动带来的影响,12月28日,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轻车从简来到佘山园区,调研台科研生产运行及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并运行50年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阵列射电望远镜。2022年12月5日—6日,政府间国际组织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分别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台址举办SKA建设启动仪式。南非和澳大利亚科技部长现场出席了仪式,中国...
2022年11月25日至26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主办了天马望远镜落成十周年暨大型射电望远镜科学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上海天文台成立60周年暨建台1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来自国内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
近日,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日本Subaru望远镜对著名的COSMOS天区间隔12年的窄波段滤光片成像观测数据,在一批181例有光谱证认的发射线星系样本中,搜寻得到了5例有明显光变的发射线星系,研究发现这类天体光变不太可能是来自中心黑洞...
11月25日至26日,上海天文台举办成立60周年暨建台150周年纪念活动与天马望远镜落成十周年暨大型射电望远镜科学技术研讨会。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15点37分,中国空间站实验舱II——梦天舱顺利发射入轨,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接近尾声。上海天文台承担了高精度时频柜激光时频传递载荷等研制任务。这是继北斗卫星工程之后,上海天文台再一次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提供高精度...
近日,上海天文台地球自转研究团队在国际EOP预报竞赛中获得佳绩。研究团队围绕国际上已有各主流预报方法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极移短期预报框架,使它能够与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来提高EOP预报精度,极移短期(10天内)预报精度位于国际前列。
为促进海峡两岸射电天文领域的广泛合作,2022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联合成功主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射电天文论坛”。此次研讨会是庆祝上海天文台成立60周年暨建台1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采取线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推导,深入分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的椭球Boussinesq流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首次得到快速旋转椭球形天体内部流体热不稳定性的判据,这一理论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理解木星与土星这样显著非球形行星内部的对流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朱逢尧博士(现工作单位:之江实验室)和王均智研究员(现工作单位:广西大学)与合作者通过改进氢射电复合线的计算模型,揭示了电离气体中的氢原子能级布居普遍存在翻转现象,并且能够对所发出的氢射电复合线的特征产生显著的影响。射电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