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2025年图书情报与期刊出版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年11月7日,由上海天文台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5年图书情报与期刊出版研讨会在上海天文馆成功举行。国内各天文机构期刊部与图书信息情报人员等共计29名参会,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图书情报与期刊出版委员会主任、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范一中主持。
范一中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近期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会关于推动天文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精神,强调提升天文学期刊的质量,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上海天文台纪委书记张帆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指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意义,要准确把握天文期刊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希望通过交流研讨,探索建设一流期刊的路径,共同承担肩负的使命,要勇于担当、携手并进、努力推动中国天文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代表协办方,表达了以交流促合作、以学习促提升的会议宗旨。
会议主要设置图书情报专题和期刊出版专题。国家授时中心黄鸾鸾汇报国家授时中心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色服务。国家天文台李文介绍了国家天文台图书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国家授时中心马莉萍系统介绍《时间频率学报》与《时间频率公报》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上海天文台许云详细汇报《天文学进展》近期工作进展与工作设想。紫金山天文台薛蓉蓉全面介绍《天文学报》的办刊特色。与会代表围绕优质稿源组织、激励机制建设、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云南天文台龚淑梅详细介绍了《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简称ATI)从2024年1月更名以来的进展情况,包括国际化编委,发表文章,目标定位,及全方位国际化宣传等。国家天文台温亚媛作了《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简称RAA)进展报告,发表了李柯伽团队关于纳赫兹引力波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在Nature发表新闻报道并荣获2024前沿科学奖等大奖。2025年,RAA的影响因子提升到2.8。林清主任系统介绍上海天文馆建馆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就“创办天文学英文综述期刊的可行性”和“提升中文天文期刊影响力”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包括组建高效编委会、加大政策支持、拓展宣传渠道,以及将国内期刊论文发表纳入科研评价与基金申请体系等。
范一中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本次会议对促进天文学文献资源建设与期刊出版工作的积极意义,希望图书信息和期刊出版的各位同仁一定牢记使命,共同努力,为天文抢占科技制高点尽绵薄之力。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