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2022年新年贺词
新年的脚步已经临近,崭新的2022年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台行政班子、台党委向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青年学生以及你们的家属致以新年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大家一年来为上海天文台发展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及各项重大战略规划的起步之年。上海天文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台党委在“三重一大”事项上的研判、决策作用,切实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促发展的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协助完成叶叔华院士纪录电影《星河一叶》的拍摄,并组织参加电影首映式,开展台内展播,同时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党史和台史学习教育,号召并激励大家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融入到科研事业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合力推动我台新时期改革创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贯彻中央、院党组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精神与工作部署,明确“做什么国家事,担什么国家责”,聚焦主责主业,齐心协力,积极组织承担国家和院重大科技任务。我们顺利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定位与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及新兴技术领域;集思广益,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提出基本天文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建议,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射电天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
我们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了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担当。“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总书记接见,参与的“嫦娥四号工程”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参与的“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我台参与的“天问一号”实时VLBI测定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圆满完成承担的“北斗三号”信息处理系统、移动式激光测距系统及iGMAS分析中心的建设任务;依托我台建设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正式揭牌,积分视场光谱仪和多通道成像仪研制任务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探索宇宙和推进重大国际合作方面,我们积极组织实施SKA专项“宇宙黎明和再电离探测”方向的各项科学研究,推动中国SKA区域中心建设规划;积极参与事件视界望远镜国际合作,获得M87黑洞首次偏振成像及多波段同步观测的研究成果;持续推进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地球2.0-ET凌星巡天”科学目标凝练和卫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我们制定了首批院、台特聘研究岗位实施方案,引进到位了10位海内外顶尖和青年人才,设立了青年研究员岗位并首批聘任9位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了特别研究助理择优支持方案并首批支持6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我们还实施上海天文博物馆的升级改造,着力展现天文历史底蕴,开启天文科创实践和科普教育展示新平台。台工青妇、研究生会等各级群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共同营造天文台风清气正的科研文化氛围。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引导和组织全台职工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原始创新为己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科技队伍,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解决更多“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真正担负起我们作为“国家队”“国家人”的使命和责任。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全力推动实施“十四五”规划,积极落实院“基础研究十条”,依托国家大科学工程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推进探月四期“六站一中心”建设,包括西藏日喀则和吉林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及台站建设;积极开展空间低频射电天文台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以庆祝上海天文台成立60周年暨建台150周年为契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建成佘山科技园区人才公寓,服务人才托举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良作风学风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我们将升级改造好上海天文台台史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科研报国、创新为民的家国情怀,激励和带动全台职工、研究生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勇攀高峰,用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把论文扎实地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将优异成绩化作闪亮的星星,洒满浩瀚宇宙。
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共同迎接2022年的到来。
祝大家新年快乐!
沈志强 侯金良
2021年12月31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