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举办“百年复兴路 科学正当时”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2日至23日,上海天文台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面对公众对天文科学知识的渴求,在这场科学盛宴中,上海天文台积极策划了“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主题公众开放活动,不仅开展了多场青少年科普讲座,还组织参观我台大型科学望远镜装置、野外台站等,让公众走进上海天文台,与科学家面对面,了解天文学前沿发展,展示我台近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现我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在服务国家需求、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通过开放活动积极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厚植科学文化,激发公众尤其青少年对天文的关注和兴趣。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共300余名观众参加了线下活动,线上直播观众达36万余人。
台党委书记、副台长侯金良致辞,启动上海天文台“公众科学日”活动,鼓励少年儿童关注科学、关注天文,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厚植科学文化。
【科学正当时——叶叔华院士谈上海天文台】
在今年的“公众科学日”活动中,上海天文台通过人民号平台推出了“科学正当时”短视频《叶叔华院士谈上海天文台》,展现以叶叔华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风采,表达他们对上海天文台发展的殷切期望,帮助参加本次活动的观众们了解上海天文台近期工作亮点与科研成绩,激发更多观众关注天文、了解天文。
通过人民号平台推出了“科学正当时”短视频《叶叔华院士谈上海天文台》
【走进天文科学前沿——8场科普讲座】
在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组织了8场天文科普讲座,八位一线科研人员围绕“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北斗”导航系统和“黑洞”照片等上海天文台近期科研进展和前沿问题研究等主题,将主题报告与讨论相结合,与现场观众深度互动,激发青少年的天文兴趣,引导他们构建科学思维,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兴趣志向奋力精进。
赵杉杉博士作“黑洞偏振照片背后的故事”主题科普讲座
郑为民研究员作“VLBI与嫦娥五号”主题科普讲座
宋叶志副研究员作“认识北斗导航”主题科普讲座
谢富国研究员作“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主题科普讲座
王广利研究员作“VLBI与天问一号”主题科普讲座
郑倩研究员作“宇宙黎明的第一缕光”主题科普讲座
陈亮研究员作“刺入宇宙深空的黑洞之剑”主题科普讲座
陈鹏飞副研究员作“关于时间的那点事”主题科普讲座
【与大型科学装置面对面——参观天马观测站与65米射电望远镜】
每场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跟随志愿者来到天马望远镜观测站,近距离参观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与大型科学装置面对面,了解它的建造过程与科研贡献,尤其是它在承担系列嫦娥卫星、“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观众们了解我国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科研水平与优异成绩。
观众在天马观测站一楼展区观看讲解宣传片
观众在65米射电望远镜前合影
【“天之文”讲坛——探秘“望远镜的过去、现在、未来”】
5月23日,在上海天文台徐家汇园区举办了2021年第三期“天之文”讲坛,邀请了钟靖副研究员作《望远镜的过去、现在、未来》主题科普讲座,从世界上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出发,通过“初期望远镜的构造及改进”、“现代天文望远镜是如何越造越大”,和“国际大型望远镜制造”等主题的讲解,与观众一同回顾了望远镜的制造历史,展望了未来大型望远镜的制造发展趋势。同时,邀请了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研究室副主任周丹进行深度访谈,介绍上海天文博物馆40厘米望远镜修复工作新进展,并与在场观众展开互动交流。
钟靖副研究员作《望远镜的过去、现在、未来》主题科普讲座
钟靖老师(左)与周丹老师(中)一同进行深度访谈,并与观众互动交流
【为民办实事——志愿者在您身边】
为期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每一场活动与科普讲座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大雨倾盆,他们都坚持做好每一位入场观众的体温测量和登记签到,保障疫情防控落实不放松;由于网络直播工作对网络带宽要求极高,因此早在公众科学日正式开幕的几天前,上海天文台信息计算中心就着手安排专人进行网络软硬件环境检查,对徐家汇园区和佘山科技园区同时进行的多场直播进行全程带宽保障,确保“公众科学日”全部科普讲座的线上直播顺利进行;每场讲座之后,志愿者们安排调度接驳车往返于讲座会场与天马观测站园区,保障整个参观过程有序进行。正是他们默默努力实现了整整两天的公众科学日全部活动圆满完成。
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大雨倾盆,志愿者们都坚持做好每一位入场观众体温测量和登记签到,保障疫情防控落实不放松
信息计算中心与现场志愿者一起保障全部科普讲座线上直播顺利进行
【仰望星空——科学无止境】
未来,上海天文台还将继续开展多样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优势科研资源力量,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台科研特色和天文学前沿发展趋势,普及天文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