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纪录片分享活动圆满成功
“我始终相信,人类历史上最壮美的诗篇,既不在游吟诗人激扬吟唱中,也不在剧作家或小说家奇幻的故事里,人类的奇迹是由科学书写的。科学的故事,较之于文学上的故事,更加壮观离奇,令人魂牵梦引。”这是一段来自纪录片《中国天文》里的解说。从这段解说词中,大家不难想象,这部纪录片要讲述的一个个令人魂牵梦引的天文故事。它饶有趣味地介绍了中国天文历史,解释了一些复杂的天文现象。
2017年1月15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ArtScience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天文》纪录片分享会,并邀请到纪录片的主创人员(出品人之一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的Richard de Grijs研究员和导演Rene Seegers)来到现场,和现场100多位观众共同赏析纪录佳片,并讲述了纪录片中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Richard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做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和过程,“我特别想知道更多与科学背后的科学家故事,比如他们的奋斗、胜利和梦想。从2011年开始想拍这部片子并开始申请到如今拍摄成片,已经近六年了。2013年,我们拿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中国发展得太快,2011年预备与我们合作拍摄纪录片的公司已经不在了。一次偶然的巧合,让我遇见了Rene,并得知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合作。我对我们的合作非常满意。”
Rene表示,“在得到Richard的邀请之后,我很愿意参与。我小时候看过卡尔萨根的天文纪录片,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机会来拍这样一部纪录片,将会使我再次能了解天文的新进展,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天文。”
简短的介绍之后,观众们欣赏了5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天文》。引人入胜的情节,绚丽的画面,让不少观众在观看影片后表示非常“过瘾”。也有一些小朋友表示,有的地方内容有点深奥,没看懂,但让他们对天文更加好奇。
纪录片《中国天文》深入挖掘了中国天文的发展历史,讲述了中国在天体物理和天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梳理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影片没有采用基于常规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的方式,而是以专题方式来展示 “科学背后的人”,选择了若干个与中国天文相关的知识点,为观众进行了剖析与诠释,将对中国天文的探索聚焦于背后的人文历史中。同时影片走访了中国偏远地区的天文台,见证了位于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最后建设阶段,最终在对中国探月计划的介绍中告一段落。
将分享会带到高潮的是,后面精彩的问答环节。观众们提出了类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有多大”“黑洞会不会把我们吸进去”、“该纪录片如何拍摄”“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将来会不会拍摄更多的专题性纪录片”等问题,两位嘉宾一一进行解答,也鼓励现场的小朋友,“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你们来解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