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青促会组织“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科普报告

  上海天文台青促会小组组织的高级科普报告系列深受全台科研人员、学生以及科学爱好者的欢迎。其定位非常清晰:小同行能深受启发、大同行能深刻理解并扩展研究思路、不同专业人员能听懂并了解该学科基本知识、还能激发市民的科学兴趣扩展视野,达到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效果。 

  201612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印娟副研究员应邀来我台作《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高级科普报告。印娟老师是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墨子号)的量子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及地面站量子终端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 

  由于理论上量子纠缠对在测量上的唯一性,量子通信具有最佳保密性,在保密通讯上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此外,量子计算机也有望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达到实用标准。量子计算机将极大地提升人类的计算能力。 

  量子纠缠和量子通信,是我们国家少数能在国际上取得领先地位的科研方向。这其中,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带领研究团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168月份,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由此作为引子,印娟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量子纠缠)、技术难点、光纤通信和自由空间通信的差别及优缺点,以及“墨子号”即将正式开展的科学实验。与此同时,印娟老师也深入探讨了她们这些年在实验技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她们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所做的探索。 

  “十年磨一剑”。科学研究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的讨巧。我国量子纠缠及量子通信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与科研人员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尤其是在取得显著成绩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科研人员的优秀品质)勤奋刻苦、奋发有为是分不开的。印娟老师讲述了她们这些年不断进步、逐步提升量子远距离通讯的距离等关键性能的过程,并讲述了早年在青海湖周围做量子通信试验的缺水少粮、睡帐篷等艰苦奋斗的经历。这些经历将激励上海天文台的青年学生及科研人员,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不忘初心、克服困难、争创佳绩。 

    报告之后,印娟老师还与我台科研人员交流了量子“超光速”现象的理解,以及一些工程技术细节,对我台各种科研设备的研发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