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I第二次科学会议顺利召开

    由上海天文台郝蕾研究员主持建造的中国丽江积分视场光谱仪(CHIna Lijiang IFU,以下简称CHILI)是我国第一个积分视场光谱仪。设备于20151212日在云南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上成功安装,填补了我国在二维光谱观测领域的空白,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星系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研究实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实测天体物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为了确保CHILI尽快投入到科学产出中,项目组于2016227-28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科学会议。主要目的是讨论设备的具体运行方案、团组核心成员的分工以及进一步明确主要科学目标。全国多个研究院所的三十多名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并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中。随着仪器的成功安装,它的观测特征逐渐清晰,本次科学会议着重围绕CHILI“大视场、深度曝光”的特色,讨论了很多适合本项目的具体课题。大家群策群力,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会上,郝蕾研究员首先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汇报了CHILI在过去一年内的安装和调试进展,简单规划了未来一年内设备升级的重要时间节点,并表示:CHILI目前已经拥有两个完善支撑团队,一个是以云南天文台范玉峰研究团组为核心的硬件维护团队,一个是以上海天文台尹君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团队。他们的工作进展已经为取得科学观测成果奠定了基础。欢迎CHILI的核心科学团队成员能够在本次会议上就CHILI的观测视场、分辨率等技术特征展开具体科学目标的讨论。

    随后,12名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的领域提出了适合CHILI开展的课题,并作出了精彩的报告,比如:南京大学的李致远教授提出可以利用CHILI大视场的优势研究M31核球的电离机制;日本科维理研究所的博士后黄崧提出可以利用CHILI自由的观测时间,在国际其他项目的基础上,对近邻宇宙中大质量星系的形成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上海天文台的博士后Ramya Sethuram认为CHILI深度曝光的特点可以实现对低表面亮度星系成因的探索,这是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型积分视场光谱仪巡天项目无法做到的。十二位报告人热情地分享了各自在参与国际上其他积分视场光谱仪项目过程中的宝贵研究经验,其他与会人员也就CHILI在报告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观测策略等方面反馈了自己的看法。

CHILI第二次科学会议上李志远教授(南京大学)正在做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孔旭教授以他们团组所做的与二维积分光谱相关的研究为例,探讨了CHILI潜在的科学能力,例如通过关注星系的气体动力学、恒星动力学、恒星的金属丰度/年龄分布、发射线的强度以及强度比等,来研究星系的成长和演化。 

  “我感兴趣的是星系碰撞并合的过程是怎样的,于是选择了已有观测显示出并合特征的天体系统来进行深入观测。二维积分光谱仪是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它可以提供两个星系碰撞撕扯的区域的气体状态信息。”上海天文台袁芳婷博士说。会议上,她报告了未来CHILI选择科学目标的可能样本来源。 

  除了具体的科学目标之外,CHILI科学团队就项目的组织运行策略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厦门大学方陶陶教授向项目组建议:发表一篇总结CHILI技术特色和观测参数的“白皮书”用以给CHILI用户作为观测指南;建立完善的观测申请和审核机制用以合理地分配和安排CHILI的观测时间;让年轻学者积极参与到基础计算工作中去,培养他们将来领导类似项目的能力。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Luis Ho提出:应当尽快和云南天文台方面落实观测协议,这是保证CHILI能及时进行观测,取得数据的基础。同时要总结本次会议涉及到的课题,建立完整清晰的科学目标,并规划下一次科学会议,着重讨论每个核心科学成员的具体分工。北京大学Richard de Grijs教授认为项目组应当考虑学习CALIFAVENGA等国际项目,建立自己的网站,让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下载和使用数据,黄崧也同意他的观点,提议可以购置磁盘阵列并开放ftp服务器用以实时存储和传输观测数据。紫金山天文台的高煜研究员表示应当和云南天文台更加紧密地合作,在硬件基础层面之外,在科学层面上也应当促进会议在座各个研究团组同云南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关系。 

   会议在郝蕾研究员的发言总结中结束,郝蕾研究员感谢大家对项目组提出的意见,她将积极落实项目运行细节,保持和CHILI科学团组的沟通,希望CHILI可以尽早投入到一线科研工作中去。

  科学联系人: 

  郝蕾,上海天文台,haol@shao.ac.cn 

  刘辰旭,上海天文台,cxliu@shao.ac.cn 

  新闻联系人: 

  左文文,上海天文台,wenwenzuo@shao.ac.cn021-34775125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