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及地面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定标系统2025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宇宙起源与演化是天文与天体物理的重点前沿领域。天文望远镜是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其科学产出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数据的定标和处理工作。自2021年3月首次举办的 “空间及地面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定标系统”学术研讨会以来,国内外天文界经历了新的发展:空间的美国JWST韦布望远镜和中法天文卫星SVOM已发射运行,地面的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如WFST墨子巡天望远镜和梦飞三通道巡天望远镜等已开始正式观测运行,而中国载人空间站光学巡天望远镜CSST目前正处于初样时期的最后定标测试阶段。我们注意到,定标方面,特别是流量定标对科学需求的重要性开始逐步体现。
在空间和地面光学望远镜均涉及的定标与科学的相关领域,国外有着深厚科学传统和历史。美国和欧洲都有定期组织空间和地面天文望远镜的定标讨论会(Calibration Workshop)。例如,围绕1990年发射升空并延续运行至今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美国NASA下属的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 分别在1993、1995、1997、2002、2005、2010、2014 和2024举办了8次的定标研讨会,组织天文学家和仪器软硬件专家探讨HST 的仪器校准、在轨标定、数据处理等会严重影响最终科学产出的各环节,为HST 的卓越科学产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特别是在最近的一次定标会议上,STScI专门针对精确流量定标组织了一次时长5天的定标会议,对HST、JWST等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流量定标环节及该环节对科学研究的相应影响做了细致的研讨。
中国载人空间站光学巡天望远镜CSST 是我国下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计划完成高空间分辨率、大天区面积的深度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观测,并有多种后端仪器对遴选天体进行精细研究,有望在暗物质、暗能量、星系形成与演化、系外行星探测等天文领域和基础物理领域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CSST 口径与HST 相当,但是其视场将是HST 的上百倍,预期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为了保障CSST 的重大科学产出,鉴于CSST当前处于初样时期的最后定标测试阶段,急需凝聚国内天文界力量,围绕CSST各个方面,特别是定标与科学环节推进相关工作。
我们提议在CSST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和中国天文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召开“空间及地面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的定标系统”科学研讨会。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与天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定标系统对科学产出的影响,并讨论定标软硬件方面的解决和提升方案。本次会议将瞄准国际前沿,在推动CSST 等望远镜定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观测天文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会议时间:2025年4月21日下午报到,22日、23日全天会议,24日上午离会
费用:会议提供工作餐,不收注册费,其他费用自理
地点:中国,上海
主办: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
协办: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
承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会议网址:https://calibration2025.casconf.cn/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项目处代章)
2025年4月12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