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办的中法“天关”会议在中国敦煌隆重召开,吸引了中法两国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敦煌市副市长张俊杰、敦煌市科技局局长吕晓艳、敦煌市外事办主任于晶梅、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刘晓为所长(中法天关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法国巴黎天文台Francois Hammer教授(中法天关合作项目法方负责人)、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孔旭等到现场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张俊杰副市长、Francois Hammer教授、刘晓为所长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中法天关会议的重视和期望。
沈志强台长线上参会并致辞,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齐聚敦煌参加2023年中法天关会议。他指出,中法两国在天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泛的学术交流,相信中法天关会议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敦煌市副市长张俊杰在致辞中表示,敦煌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非常荣幸能够承办中法天关会议。他强调,敦煌市重视和支持天文学研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推进天文学研究在敦煌落地发展,为中法天文合作做出贡献。
法方代表Francois Hammer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法天关会议的期待和重视。他强调,中法两国在天文学领域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合作潜力巨大,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中法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天文学的进步。
中方代表云南大学西南天文研究所刘晓为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中法天关合作项目的背景和成果,并将继续推动中法天文合作深入发展。
会议围绕中法合作,在多个领域中进行了40余场学术报告。
会议第一天的主题是“暂现源天空”,Jean-Marc Bonnet-Bidaud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和欧洲在暂现源观测方面的历史贡献。随后,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探测暂现源的望远镜设备,包括GECAM[1]、LHAASO[2]、CATCH[3]、EP[4]、Mephisto[5]、WFST[6]以及MOST[7]等。值得一提的是,中法合作的SVOM[8]项目在国际暂现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报告展示了暂现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为进一步探索暂现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合作机会。
会议第二天的主题是“本地星系群”,报告涵盖了对恒星晕、星流以及本地星系群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同时,报告还从观测和模拟的视角探讨了银河系及其卫星的相关问题,包括银河系的总质量、银河系盘的形成历史、银河系的整体金属丰度分布、银河系的星系初始质量函数和结构等。这些报告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本地星系群的机会,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合作提供了展望。
会议第三天的主题是“宇宙学”,内容涵盖了对宇宙学一些前沿问题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中方在一些重大项目中的深度参与和进展情况,包括FAST[9]、Ali-CPT[10]、SKA[11]等,这些项目代表了中方在宇宙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和研究成果。此外,报告还探讨了中法之间的合作项目,如GRAND[12]和CSST[13]-Euclid[14]的协同观测。这些合作项目为中法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共同研究的平台,通过合作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暗能量以及引力波等重要问题。
中法天关会议是中法两国天文界的重要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两国在天文领域的合作与共同研究。自中法天关合作项目成立以来,两国通过共同开展观测、数据共享、研究合作等方式,已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天文学发展和深化中法两国科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会专家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天文学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提供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中法两国在天文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
注释:
[1] GECAM,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 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 GECAM, 通过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推动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行程和演化,以及双致密星并合之谜。
[2] LHAASO,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 LHAASO, 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其核心科学目标是探测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和高能天体活动,并寻找暗物质。
[3] CATCH, 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计划, Chasing All Transients Constellation Hunters, CATCH, 由3种类型、共计126颗微型卫星组成的X射线观测星座,其核心科学目标为刻画极端宇宙多参量动态全景。
[4] EP, 爱因斯坦探针, Einstein Probe, EP, 一台面向未来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小型科学探测卫星,是X射线天文卫星。
[5] Mephisto, 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 Multi-channel Photometric Survey Telescope, Mephisto, 一台较大通光口径、较大视场、同时在三个波段对同一天区进行高质量成像测光观测的巡天望远镜,其核心科学目标涉及时域天文学、星系宇宙学、银河系考古学及近场宇宙学、恒星物理、太阳系等天文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
[6] WFST,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 WFST, 望远镜口径2.5米,提供大视场、高精度和宽波段巡天能力,能够每3夜巡天整个北天球一遍。
[7] MOST, 慕天望远镜, Muztage-Ata One-point-nine-three-meter Synergy Telescope, MOST, 北京师范大学的1.93米光学望远镜,采取远程控制全自动观测模式,配备多色测光和中低色散光谱观测设备,将致力于各类时域暂现源、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超新星及其前身星、变星、活动星系核、星团、系外行星、近地小天体等方面的研究。
[8] SVOM, 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 Space Variable Objects Monitor, SVOM, SVOM卫星将搭载四台设备:一台X射线天文望远镜、一台X射线和伽马射线相机、一台伽马暴监视器和一台光学望远镜,观测并描绘宇宙中能量最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暴——的特征。
[9] 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口径达500米,也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之一。
[10] Ali-CPT, 阿里原处引力波探测实验, Ali CMB Polarization Telescope, Ali-CPT, 我国首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极化实验,具有高海拔(5250米)、高灵敏度、北半球唯一的特点。
[11] SKA, 平方公里阵列, Square Kilometer Array, SKA, 当前国际射电天文界的最重要的大型望远镜项目,指一个信号收集能力相当于1平方公里镜面收集能力的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由数千个较小的探测装置组成,采用三类天线阵列,分别是高频碟状阵列、中频孔径阵列和低频孔径阵列,接受能力可以覆盖从70MHz到10GHz的连续频段。
[12] GRAND, 大型中微子探测阵列, Giant Radio Array for Neutrino Detection, GRAND, 由工作在50–200 MHz波段的20万只小天线组成,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旨在利用低频射电方法探测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中微子和高能宇宙射线。
[13] CSST,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 China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CSST,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口径2米,巡天空间望远镜的后端天文模块包括:多色成像和无缝光谱巡天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高灵敏度太赫兹模块,其科学研究工作涉及到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学、星系起源与演化、恒星、太阳系和系外行星等天文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
[14] Euclid, 欧几里德望远镜, Euclid, 是欧洲空间局的一项太空任务,望远镜覆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对宇宙中大量遥远的星系及其透镜效应进行观测,从而研究宇宙演化和结构形成、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