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多套“外衣”助北斗新星“舒适如春”

   330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沪上多家媒体对上海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进行了采访报道。我台负责该项目的张忠萍研究员接受了文汇报记者采访。 

  3.6万公里激光来回距离可精确到厘米级 

   在松江佘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激光观测基地,有一组科研人员日夜值守在山巅,为远在3.6万公里外的北斗卫星精确测距。 

  在新发射的北斗卫星上,有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激光反射器。这个不到5公斤的设备,与地面发出的激光测量配合,就变成了一把连接天地的,可以为北斗卫星精确定轨。 

  项目负责人张忠萍研究员说,从2002年为神舟四号自主研制开始,激光反射器的适用轨道不断升高,从几百公里的低轨卫星,到1000多公里,直至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难度不断增加。 

  从地面测距站打出一束激光,要走过3.6万公里,击中只有750平方厘米的反射器,再返回到原地,测距误差要控制在厘米级。测量中,要考虑到卫星、地球自转等各种复杂因素。他说,这个器件由90个直径33毫米的棱镜组成,而角度控制是关键,其中的排列方式则是不传之秘。 

   张忠萍说,由于地面测距站工作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因此一个基站往往服务几十颗卫星,而一颗卫星也可以反射多个基站的激光信号。即使未来北斗实现天上对话,地面的精确测距及定轨依然是它们稳定运行的保障。他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