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在孤立脉冲星周围尘埃盘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理论上预测,孤立脉冲星(中子星)周围应该存在一种盘——超新星爆发回落盘。可是,它们得到观测的证实了吗?我台王仲翔研究员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子星周围的盘的多波段探索工作,从2002年至今,他去寻找年轻脉冲星中的磁星、中心致密天体及孤立脉冲星等周围存在吸积盘或尘埃盘的信号,在现有全世界最好的望远镜的探测极限下,他找到了可能存在的信号,也排除了一些中子星存在吸积盘的可能性,确定了探测盘存在信号强度的上限。因为他在该领域显著的成果,近日,王仲翔研究员被天体物理期刊《行星和空间科学》(《Planetary & Space Science》)邀请撰写一篇综述文章,回顾了该领域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当然其中不少是他之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展望。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毫秒脉冲星周围如何能形成盘,特别是如何形成观测上看到的行星,这是仍然困扰着天文学家的难题之一。在光学、紫外甚至红外波段有无热辐射,成了判定中子星有无盘的一个重要判据;而该天体是否是中子星,又依赖于类似于射电波段、X射线波段、伽马射线波段等其它波段的认证。因此,寻找孤立脉冲星周围的尘埃环,需要天文学家借助多个工作在不同波段的望远镜收集数据。 
   目前,天文学家们已经对不同类型的中子星周围的尘埃盘进行了深入的多波段搜索。对于年轻中子星中的磁星,只有6颗探测到了近红外辐射,其中2颗是由王仲翔此前的工作所发现。在这6颗探测到了近红外辐射的磁星中,只有2颗还看到了对应的中红外辐射,这两项工作是王仲翔此前的工作成果,暗示了可能在这颗中子星周围存在尘埃盘。对于年轻的超新星遗迹中心的致密天体和X射线暗的孤立中子星这两类年轻的中子星,目前在探测极限下最深的光学和近红外观测之后,已知的这两类天体中没有探测到任何盘的信号。而在进行了最深的中红外探测之后,结果也无法对是否有尘埃盘给出确定的答复。对于毫秒脉冲星和其它中年的射电脉冲星,天文学家在中红外波段进行了最深入的观测研究之后,仅发现了一颗这类的脉冲星——薇拉脉冲星有中红外辐射,但还未确认中红外辐射是否就是来自于盘。它的确认,将会提供天文学家一个确切的例子,为盘是如何被加热的、常规的脉冲星周围是否能探测到盘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答案。 
 “随着望远镜技术的提升,期待在未来用具有更大本领的30米望远镜或者哈勃的强有力的后继者——韦伯望远镜,天文学家们将有可能看到孤立中子星周围的尘埃盘信号。”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仲翔研究员表达了这样一种展望。 

  发表在《行星与空间科学》的论文在线访问: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2063314001044 

  科学联系人:王仲翔,wangzx@shao.ac.cn 

  新闻联系人:左文文,wenwenzuo@shao.ac.cn34775125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