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共话“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普能力”——博物馆日市侨联委员赴佘山之巅专题交流

  5月18日,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之际,上海市侨联邀请部分市侨联委员、特聘专家走进位于松江佘山之巅、刚刚修缮一新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开展主题联谊活动,围绕“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普能力”进行参观和交流。
  市侨联常委、市侨联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作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上海天文台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实践和思考。他指出,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基础学科,从古代的历法创制和观星航海,到现代的卫星导航和航天航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性成果都与人们生活和科技创新进步紧密相伴;如今,上海天文台正以实际行动更好承担起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在科普方面,上海天文台发挥基础研究长期积累优势,以上海天文博物馆为重要依托,将更多优秀科研成果深度融入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讲好天文学的中国故事。”
  “天文学是典型的基础研究,我们的研究水平、研究条件进步非常快。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感到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市侨联特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卓教授说。
  “基础研究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平台,上海高校和院所承担着很大责任。”市侨联特聘专家、东华大学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江莞教授介绍了带领科研团队投身基础研究的体会。他认为,应发挥高校培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常委、上海人民出版社《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建议,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用数字技术助力科普,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普教育加法,提升知识传播效能。
  松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侨联主席陆洪明说,参观天文博物馆,感受到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侨联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好“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等工作机制,助力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交流合作。
  市侨联委员冒友华、徐伟、杜军旗、刘珉宇、王仁子、陈银儿、林东海、金国伟、蓝箭也作了交流,表示将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支持参与科学知识普及,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
  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参加联谊交流活动,对侨界专家和上海天文台在基础研究中长期探索耕耘、取得卓越成就表示崇高敬意。他表示,市侨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普能力等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和服务侨界科学家更好投身基础研究和科学普及、不断做出新贡献,推动侨界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智慧迸发、创新力量涌流的社会环境。
  市侨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座谈会前,市侨联一行参观了上海天文博物馆。
本文来源:“上海侨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