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与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射电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图片显示为上海天文台与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场景。右二:Mike GarrettASTRON,所长);左二:沈志强(上海天文台,副台长);右一:Albert-Jan BoonstraDOME项目科学负责人);左一:安涛(上海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420-22日,应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ASTRON)的邀请,上海天文台副台长沈志强和射电室副主任安涛对ASTRON进行了访问。沈志强和安涛访问了ASTRONIBM共建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ASTRON & IBM Center for Exascale technology,简称DOME),同荷兰射电天文学家开展了交流和研讨。期间上海天文台与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建设射电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上海天文台与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有20多年的合作历史,在中荷合作平台下,双方在射电天文、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成果卓著,特别是,中荷合作很大促进了中国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教育和研究生培养。 
  ASTRON曾作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SKA的总部,长期持续推进SKA项目,中国作为SKA的首倡国和成员国之一,正在积极推进SKA建设。对SKA而言,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将在地区性或国家层面的数据分析中心来完成。考虑到数据的容量和复杂性,SKA区域科学数据中心将成为科学家和观测数据之间非常必要而且关键的支撑。SKA正处在初步方案设计的最后完成阶段,将于2016年底准备详细的设计并通过评审。在当前的初步方案阶段,区域性科学数据中心的地位、角色和服务主体必须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加强,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数据如何从台址复制、如何传输到区域数据处理中心。  
  在此背景下,上海天文台与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ASTRON)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筹备射电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中荷科学家提供服务支撑,共同推进SKA科学与技术发展。该数据中心不仅开展SKA科学,也包括VLBI科学以及未来规划中的甚长波段空间射电天文的科学和数据分析。本次战略合作协议是在上一合作框架(2009-2013年)基础上的提升和发展,将为双方在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研究开创新的局面。    

                               ---------------- SKA项目介绍 ----------------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以下简称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其接收面积达一平方公里,频率覆盖70MHz-25GHz。建成后,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灵敏度提高约100倍、搜寻速度提高约10000倍,为人类认知宇宙提供了重大机遇,将会给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SKA由大约300015米口径抛物面天线、250组中频和低频孔径阵列(Aperture Array)组成,分布范围大于3000公里,形成旋臂阵列望远镜,在本世纪将至少保持30年的领先地位。SKA将致力于回答关于宇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场作用、引力本质、地外理性生命、暗物质和暗能量等。SKA项目涉及天文、无线电、信息科学、力学、机械、计算数学与系统科学、土木工程等众多领域;集成众多高科技成果,如高性能低造价宽带天线制造、高品质接收机、海量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软件和计算、信号处理、系统工程、新材料和新工艺、绿色能源等,需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实现。SKA主要的参加国包括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等。 
  SKA拟由多国政府及国家研究机构联合筹资,全球约20个国家70家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经国务院授权,科技部代表中方参加SKA建设准备阶段。 
                             ---------------- 大数据介绍 ---------------- 
  2001META团组研究发现商业数据不断增长的容量,“速度多样性(及3V – volume, velocity, variety)带来数据管理的巨大变化。此后,3V对大数据的定义也扩展到了真实性和变化性。随着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以及其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SKA不仅将大数据的技术运用到极致,也给大数据带来巨大挑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