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及地面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定标系统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天文台召开

2025422日至23日,由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主办,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承办的空间及地面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定标系统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作为天文界唯一专注于望远镜定标系统的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多家科研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CSST、地面望远镜如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和梦飞望远镜Mephisto等的定标系统的技术、科学与未来合作。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教授、CSST北京大学科学中心吴学兵主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顾院士强调了定标工作的重要性,回顾了我国望远镜项目及X射线卫星的定标经验,并对CSST地面定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陶隽代表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长三角地区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致欢迎辞,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宫雪非致辞,介绍了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情况,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专委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会议为期两天,围绕六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议题一聚焦CSST地面测试进展,由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专家介绍了巡天相机、多通道成像仪等模块的测试情况,并特邀专家分享了光学遥感器辐射定标技术和国产CCD研制进展。议题二和议题三分别探讨了CSST在轨定标方案和定标分析,多位专家就流量定标、无缝光谱定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报告。议题四至议题六涵盖了定标方法及应用、地面望远镜专题及超高精度定标需求,来自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分享了墨子巡天望远镜、LAMOST光谱巡天、南极红外望远镜等项目的定标研究成果。

会议最后,由安徽光机所郑小兵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付建宁教授、上海天文台葛健研究员、云南大学刘晓为教授和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做会议的总结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望远镜的定标任务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深入夯实相关基础,为后续空间和地面各望远镜,特别是CSST的科学产出做好坚实准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