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停歇,上海新疆13米VGOS望远镜开展联测
生生不息又一年,乙巳蛇年如约而至。在万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刻,为保障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作为“国家人”,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科研和后勤保障一线,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空间基准科技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1月29日,大年初一,刘宇伟和吴寅秋提前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准备工作结束之后,他们操控射电望远镜在16:00~17:00期间开展了地球定向参数(EOP)中的世界时(UT1)的联测,使用了上海佘山13米VGOS望远镜和新疆南山13米VGOS望远镜。
经过多年探索,上海天文台在国内首先建成了13米VGOS望远镜,这是国际上新一代天体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射电望远镜,是用于超高精度测定地球定向参数和站坐标测量的利器。自2022年正式运行以来,望远镜每周一、三、五都会进行常态化观测,春节期间也不间断。同时,天文台科研人员融合自主可控的地面GNSS测量数据以及自主开发的EOP预报模型软件,每月为国内重点用户提供自主研发的地球定向参数产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多里斯系统(DORIS)、激光测月(LLR)和卫星激光测距(SLR)等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光学测定地球定向参数工作。上海天文台在叶叔华院士带领下,建设了与国际同步的卫星激光测距(SLR)和甚长基线干涉(VLBI)望远镜和站网,并积极参与国际联测,通过国际合作参与地球定向参数测定与解算等工作。
进来,经过近10多年的技术攻关、团队建设和设施建设,上海天文台组建了“空间基准建制化团队”,并在国内建设完成了由6个13米口径VGOS望远镜组成的自主观测网,并即将在海外建成多个含有13米VGOS望远镜的多技术并置。空间基准建制化团队还初步建立了全链条的产品研发和服务平台,打通了观测数据互相关处理、地球定向参数归算、多技术综合与预报等关键技术环节,生产出了高精度的地球定向参数产品,并已在深空航天、导航授时和科学研究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这标志着我国从源头上创建自主可控的地球定向参数产品,获得了重要进展。
上海天文台“空间基准建制化团队”还在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自主先进的空间基准平台”能力提升工作,优化我国已有设施站网几何构型,有望全面提升地球定向参数的精度和时效性,并达到国际领跑水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