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科研在线】穿越泥地与工地,保障国家重大任务

  上海天文台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手抓,在认真落实上级和当地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围绕“抓基础、强攻关”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全台百余位科研人员坚守在科研一线,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
 
SHAO科研在线:穿越泥地与工地,保障国家重大任务
  杨建华,是上海天文台一名博士研究生,长期驻守在北京和四川保障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我们都是北京和四川两头跑,”杨建华说,“2月14日之后,我们就一直在四川保障。目的是为了准备现在的联试任务。”杨建华表示,本次的联试任务的准备阶段从去年就已开始,到了今年春节后,各团队成员更是紧锣密鼓地为4月联试任务正式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15日,15日之后就正式进入联试阶段了。联试阶段将从4月15日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左右,目前已经完成了联试阶段重要的节点性任务。”杨建华说,“联试刚开始时,大家都是比较严肃紧张的,因为这是新任务段的第一次正式测试,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大家必须打起精神,努力去排查故障和问题。不过随着后期对系统越来越熟悉,即便出现了问题,我们也能快速解决了,精神上终于不用再绷得那么紧了。”
  驻守在任务地的杨建华和当地的同学们过着“两点一线、随叫随到”的生活。根据当地的防疫要求,杨建华每天只能在工作地点与住宿地点之间来回,中午有食堂送饭,晚饭就在住宿酒店楼下随便吃点,活动范围半径被要求不超过500米,还要每3天就做一次核酸检测。与此同时,杨建华还要随时待命。“有时候会半夜打来电话,说出故障了,我们就要赶紧过去处理。”杨建华说,“我们随时都在保障任务。因为我们的团队之前在北京一直在参与保障任务,积累了经验。现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上海天文台的团队都会有个大体的判断,解决问题还是比较迅速的。”
  但在紧张的保障任务之外,最让杨建华印象深刻的,是办公地点窗外的泥土路和建筑工地。“最怕下雨。一下雨,满地都是泥。刚开始我们来的时候,这边还没开发,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片田野。”杨建华说,“后来随着建设启动,有了泥土路。但是泥土路碰上下雨天,就非常难走。我每次下雨天走过去,穿了两三层塑料鞋套都不一定管用。”另一方面,虽然杨建华所在的办公楼已经可以满足任务保障的要求,但各项装修还没有完善,甚至需要走到楼外的工地区域去上厕所。杨建华却说:“其实这些都寻常小事,能在这里保障好任务,才是顶顶重要的大事。我们在学生阶段就能跟随导师和课题组的老师们在这样高的平台上锻炼能力,是非常幸运的,在这边保障任务的同学们也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杨建华
 
科研人心语:
  “尽管工作和隔离条件极其恶劣,但仍不忘‘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道理,在疫区小心翼翼,早出晚归,两点一线,保障国家重大任务的建设进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