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手抓,在认真落实上级和当地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围绕“抓基础、强攻关”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全台百余位科研人员坚守在科研一线,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
SHAO科研在线:“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田秋凝,是上海天文台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了保障国家重大任务进行,她已经在外地出差快2个月了。
一、人在囧途”
“我从3月2日离开上海去北京出差,本来准备出差一个礼拜就回上海的。”田秋凝表示,这次到北京出差,主要是开会和处理些项目上的材料,所以没带很多换洗衣物。但田秋凝自己也没想到,原本一个星期的短期出差却因为上海疫情爆发而拉长到了两个多月。“有一天去开会,进入会场时扫码,‘健康宝’居然报警了!我才发现这个时候上海已经被列为防疫的中风险地区,而我是从上海过来的,我这个‘码’上带星了。”田秋凝这样说道。
于是,忐忑不安的田秋凝开启了在住宿酒店房间里的“自我隔离”,一边担心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了病毒,一边又害怕自己有感染他人的风险。在这样惴惴不安的隔离生活当中,她的毕业事项又出了问题。“3月底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之前发表的一篇SCI论文的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写反了,而这篇论文对我的毕业很关键,有了这篇论文才能正常进入毕业程序。”回忆起当时的经历,田秋凝依然心有余悸,“我就赶紧联系台里的老师询问,结果是不符合毕业要求。我又跟期刊编辑联系是否可以发出一份‘勘误说明’,却好多天没有得到回复。当时真的好焦虑,整个人的情绪都很低沉。”但焦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田秋凝只好振作精神,开始整理以往研究成果,重新着手写论文,准备新一轮的投稿。“我又跟导师交流了一下,以往的研究内容加上后续的数据补充,也还是可以写成论文的。”田秋凝笑着说道,“就在那样焦虑的心情中,也能一个礼拜写出4篇论文来,真是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深。”好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好消息。“突然收到了期刊编辑的邮件回复,说是可以发出一份‘勘误说明’,”田秋凝长出了一口气,“这篇论文总算是过关了!”
论文的问题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到3月底,原本一个礼拜的出差已经延长到了一个月。由于在酒店住宿,田秋凝吃饭只好点外卖。而更令人困扰的问题是,随着天气转暖,她的换洗衣物已经不够了。“我也没想到出差时间会这么长,又不敢回上海,因为4月份还要去四川保障任务,怕回了上海就出不来了。”田秋凝说,“但换洗衣物已经不够用了。我只好先在北京当地买上几件,又联系上海的室友给我寄过来几件春装,这才算是渡过难关了。”
二、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4月1日,受疫情影响而没能返回上海的田秋凝从北京直接赶往四川进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保障工作。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田秋凝坚定地说道,“这是我博士的最后一年了。虽然之前已经开始逐步把任务保障上面的事情交接给学弟们,但是我不能放松。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这是我的最后一班岗,善始善终,我要把它守住。”
整个4月,田秋凝和科研保障一线的其他同学们一起,进行关键任务的联试。他们时常从早工作到晚,有时还要加班,一周七天不休息,天天都是工作日,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不仅如此,田秋凝还要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保障任务与毕业论文“齐头并进”。
“4月底就提交毕业论文,下班了还要赶论文,线上和导师沟通修改意见。”田秋凝说道,“累是确实累,但也非常充实、非常值得。我非常幸运,能够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这样高的平台上做工程、搞研究,让我的能力得到飞快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对系统故障的排查和应对的能力上。因为我们这几年都在一线做任务保障,对整个系统都非常熟悉,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能直接上手,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沟通能力的提升上。在长期与合作单位和团队成员的沟通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有效沟通。非常感谢导师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也非常感激导师能够让我们在这样的平台上积累经验、磨炼意志。”
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田秋凝在出差途中的住宿酒店房间内依然坚守科研一线
科研人心语:
“我们在保障国家任务的过程中,也飞速成长,不断挑战技术难关,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承担起了“国家责”。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