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BI测轨分系统为“落火”提供高精度测定轨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实现登陆红色星球的国家。

  自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以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已进行了176次观测,尤其在任务初期、地火转移、火星捕获和离轨着陆等重要阶段,团队成员每天观测时间10小时以上。

  VLBI测轨分系统由上海站、北京站、昆明站和乌鲁木齐站以及位于上海天文台的VLBI数据处理中心(VLBI中心)组成,所实现的分辨率相当于口径为3000多千米的巨大的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

  为了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巡视器成功着陆,根据任务要求,VLBI测轨分系统从5月7日起开始进入关键弧段,每天在可见弧段全程观测,测量天问一号的精确轨道。

  巡视器着陆阶段,巡视器不在中国大陆区域的望远镜的观测视野范围内;巡视器着陆后首次对地通信的信号到达地球时间在8时26分至8时56分之间。直至5月15日上午8时多,巡视器进入我国东部望远镜的视野,但仰角很低。上海天文台组织天马望远镜和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对巡视器降落火星表面后的信号进行检测确认。由于天马望远镜的仰角不得低于6度,故未能第一时间观测接收巡视器着陆后的信号;而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最低仰角可达5度,故首先成功接收到了火星车的微弱信号,见证了火星车成功着陆的那一刻。

  巡视器降落后,VLBI继续观测轨道器,对轨道器进行跟踪检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