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福建省漳州市纪委启动“学谷公、传家风、促党风”活动暨党员干部好家风建设活动。图为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在谷文昌塑像前宣誓。杨特团 摄
今年清明时节,近千名群众怀着崇敬之情,自发来到东山谷文昌陵园“谷公”墓前凭吊祭奠,寄托对“谷公”的哀思和怀念。
群众敬重的“谷公”,就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的谷文昌。谷文昌,河南林县人,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建,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在东山,只要提起谷文昌,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敬重、道不完的思念。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从不搞特殊!”
现实中,不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例子。
“然而,谷书记不同!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从不搞特殊!”今年79岁的谷文昌原通讯员朱财茂谈及谷书记,仍激动不已。
岁月,抹去了老人曾经的年轻,但抹不去的,是老人发自心底对谷书记满腔的崇敬和景仰。
朱财茂说,1962年,谷文昌长女谷哲慧未考上大学,当时,东山这一届高考落榜生大多招干安排工作,只有谷哲慧和另一人是临时工。“组织上先后两次找到他,主动要将谷哲慧转正,都被谷书记严词拒绝。”老人谈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直到1979年,按照政策统一规定,谷哲慧才转正,调到漳州市糖烟酒公司当一名职工,临退休时,一个月的工资也才700元。”
侄女史水仙在县木器社当搬运工,找姑父帮调换工种,谷文昌教育侄女说:“姑父是一县之主,不能帮亲戚搞特殊化。我们反对‘走后门’,而自己又搞这一套,怎么去说服人家呢?”这件事,曾在谷家当保姆的杨巧玲多次听谷家人提及。
在谷文昌的严格要求和引导下,谷文昌的5个小孩都没有从“当官”的父亲那里占到什么便宜,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有一次,谷文昌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便从此不让儿子到食堂打菜。大女儿结婚“破例”从东山百货公司仓库买了两床绸缎被面,他知道后马上叫女儿退了回去……
小儿子谷豫东如今只是漳州市园林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回忆,自己高中毕业,按照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留城的待遇,但父亲动员他带头下乡,还不许到东山,而坚持把他送到最偏远的知青点。
“他不是不关心自己的亲人,而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党性原则。在亲情与原则的天平上,父亲总是选择后者。”时隔多年,谷豫东终于理解了父亲“无情”的背后。
对于自己,谷文昌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他常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给谷文昌当过两年警卫员的潘进福回忆,经济困难时期,患有胃病、肺病的谷文昌到湖尾村蹲点。随行的他瞒着谷书记,跑回县委秘书室开了张证明,偷偷买了一斤饼干让他充饥。谷文昌发火了:“老百姓在挨饿,这饼干我吃得下吗?我们是人民勤务员,不是官老爷……”他硬是让潘进福把那斤饼干退了回去。
1981年1月,弥留之际的谷文昌还不忘叮嘱家人:“公家的东西你们一概都不能用,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
“他真正把党规党矩视为人生戒律,烙刻在心里”
入闽前,谷文昌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党小组组长。部队原来的任务是接管苏沪杭,后来情势突转,上级要求他们随军南下接管福建东山。语言不通、气候湿热,“三个蚊子能炒一盘菜”,很多北方人犯怵了。
“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谷文昌第一个举手来到了东山,一干就是14年。
无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谷文昌始终坚守信念,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明白人”。
1969年,谷文昌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妻子觉得有些委屈。谷文昌则说,当初南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个人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
大女儿谷哲慧对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心灰意冷,打定主意不再去为入党转正的问题烦心了。谷文昌得知此事,专门找其谈心:“一个人不能没有信念。你过去有着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尽了自己的努力。不能因为受了委屈,就丧失信念。要相信党,靠拢党,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翻阅50多年前的东山县委会议记录,尽管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开始模糊,但掷地有声的话语依旧能给我们带来震撼——“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
在东山谷文昌纪念馆,墙上悬挂着一张照片:黑瘦的谷文昌躬身咬牙,与人一起抬起一块巨石。“这张照片,折射出他毕生的精神气质。”馆长林文旭对记者说。
潘进福回忆起中年谷文昌的样子:清瘦、勤勉,干活不顾惜自己,常踩着一辆单车下村,车上带着一把锄头……
“走到哪里就劳动到哪里。”潘进福说,在谷文昌的示范影响下,每次带劳动工具下乡,成了每个东山干部的习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面对多灾多难的当地群众,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对自己说: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这儿干什么!
14个春秋,谷文昌身先士卒,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带领全县军民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昔日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的旧貌。
“越了解‘谷公’,越觉得这个时代需要他这样的人,他真正把党规党矩视为人生戒律,烙刻在心里。”退休后致力于谷文昌精神研究的东山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谷文昌历史研究会会长黄石麟说起“谷公”的事迹神采飞扬。
“‘谷公’的讲话影响了我一生”
音容宛在,思念绵延。如今,“谷公”留下的精神遗产历久弥新。
“谷书记下乡办公事,都舍不得用公车,不敢浪费国家的汽油。”朱财茂十分感慨,谷书记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放在我们今天,依然有教育意义。
“公安边防工作非常重要。你们都是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指战员保家卫国的重任,你们只有把祖国大门守好了,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稳定,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有保障……”这是77岁的居住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退休老干部林永坤珍藏50多年的笔记本上记录当年谷书记连夜深入边防哨所指导反小股武装敌特工作时的一段讲话。
“正是受谷书记讲话的影响,入伍41年,我一直坚守在公安边防战线上,直至退休。”林永坤饱含深情地说,“‘谷公’的教诲和光辉形象我将永记心中,终生难忘”。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要时刻将父亲的教诲铭记在心,管好身边人,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守好本分,勤恳工作。”今年5月15日,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谷豫东郑重承诺,掷地有声。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福建漳州——谷文昌精神发源地的干部告诉记者,当地常年开展“谷文昌事迹”学习教育,传承发扬谷文昌精神。当前,该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次掀起学习谷文昌精神的新热潮……(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杨特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