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党史教育 > 工作进展
观《星河一叶》有感
2021-12-15 | 编辑: | 【 】【打印】【关闭

(《星河一叶》纪录电影观后感之26,研究生党支部推荐)

作者:王智韬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近年来在科研工作者中这句话或许早已耳熟能详,在老师家长中这句话或许也早已成为他们对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规戒。但真正在影片内从叶先生口中听到时,这句话仿佛又增添了几分新的重量。

  她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一信仰,她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更是一名中国的科学家。自幼成绩优异她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并在共和国成立之后进入徐家汇观象台工作。叶先生青年时期的经历抉择就足以令今天的我们望而兴叹,看似简短精炼的介绍背后却是出众的天赋与辛勤的付出,而敢于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依然决然留在国内从事天文学领域相关工作则更是有着出乎常人的魄力和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决心。“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放在今天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得以大大改善的中国,或许大多科研工作者都认为理所应当。但在上世纪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这句话则是沉重的,这些甘愿留在国内同新中国同甘共苦,贡献自己的才华与青春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不仅是探寻真理的先驱者更是热爱着这片土地的崇高爱国者,而叶先生正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她担当重任,一心推动中国科研事业,是一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在人才物资极具匮乏的年代担下建设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重任,搭建团队克服困难,不负使命。在完成时间系统的建设后,又转身投入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的建设,使中国的天文测量技术与国际接轨,让上海天文台成为了在天体测量领域同美国、欧洲等系列具有领先技术国家交流的一扇窗。是这扇窗使得上海天文台成为了亚洲唯一具有三种新型测量技术的科研单位,使其在全球卫星导航技术高速发展时科研技术同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如今已将至百岁的叶先生仍在竭尽自己的心力,努力推动着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的建设。

  她坚守着本心,将一切投入给了科研。即便早已院士头衔加身,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身处高位建树颇丰,参加数十个小时行程的国际会议时仍毅然拒绝早已安排好的商务舱,而在经济仓内却发现了这名高龄老人的身影。但当台内青年科研工作者陷入科研经费不足,难以跟进国际合作项目时,说出要卖掉自己仅有的一套闲余房产来进行资助的却也是这位老人。

  她就是这样勤俭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如今,94岁高龄的她仍每天来到天文台内跟进了解一些最新的科研项目,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进展,每天同天文台内的科研工作者、学生们一同在食堂进餐。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寻常的一位老人,但她的所作所为却又是值得万千后辈们所景仰的。

  叶先生刻画着中国科学家的模样,不是用苍白的文字而是用有血有肉的一生,也正如她所说她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她的最高成就将会是下一个。或许下一次的故事中有你也有我,笔已在手,静待你我去书写。

@2008-20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5481号
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 邮编:200030 邮件:shao@shao.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