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一叶》纪录电影观后感之22,研究生党支部推荐)
作者:万丽华
初听到《星河一叶》这个名字时,让我想到了元代诗人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也许正是因为这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飘渺迷离、虚幻又美好,让无数天文人为之着迷且不断进行探索。
看完《星河一叶》,叶院士的事迹深深震撼到了我。在影片当中,叶叔华院士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都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她始终怀着对科学事业的强烈热忱和对国家科技强盛的无限渴盼,以永不放弃、坚韧执着的精神攻克诸多难关。
“我要想做一件事情,我是会奋不顾身的。”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叶院士一生对天文科学事业坚守的写照。文革后的中国,在天文学上与美苏相去甚远,叶院士提出建设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要在上海和新疆开建25米射电望远镜。从原来的10多厘米一下子到25米,叶院士的意见不仅在台里有不解和反对的声音,在国家层面也没有受到重视。但叶院士坚定决心,闯进北京部委办公室,却被处长一句“不行”浇了一盆冷水。叶院士在电影里回忆说,她从处长跟前退后了几步,站在原地大约有15分钟时间,一时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但叶院士没有退缩,而是重新地迎难而上。她再次走上前去,要求直接面见部长。最终,部长被她说服,同意开建25米射电望远镜。在新疆选址,叶院士爬了一半山已经累得不行,“感觉快要死掉了,但只要25米天线能建成,死了也就死了”。随着新射电望远镜的上马,不仅让中国在第一时间赶上了国际天文学界从经典观测转向现代观测的潮流,更在之后的天文科研和航天任务中大放异彩。
叶院士不仅对有着对事业的坚定执着,也非常具有前瞻性。20世纪初,她提出利用中国VLBI网进行探月工程嫦娥卫星实时测轨。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终于建成嫦娥一号卫星工程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并圆满完成嫦娥一号卫星的精密测定轨任务,这是国际上首次将VLBI技术应用于探月卫星奔月轨道段和在轨测试段的准实时轨道测量。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VLBI为中国空天探测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关键性贡献。
叶院士身上有很多闪耀的科学成就和荣誉,然而,这些成就和荣耀都难掩叶院士身上的爱国光芒。在纪录片中叶院士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又有国界”,“有些科学问题,是可以全球科学家一起进行探讨的。但有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没有人会愿意与你共享,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就要做好。”叶院士始终惦记着国家的发展,“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一个不留神就会让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叶院士的话和精神始终激励着无数像我这样的天文人对星河的探索、对科技强国的渴望。
坚定信念和想法的前瞻性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时刻秉持信念和想法,坚定的为天文事业、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