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 党建首页 党建工作 纪检工作 学习资料 工会 团委 妇委会 离退休 创新文化 党史教育
 现在位置:首页 > 党群园地 > 离退休
【媒体扫描-社会科学报】纪念 | 庞季云:最好的怀念
2021-02-03 | 编辑: | 【 】【打印】【关闭

来源:社会科学报

 

今天我们传承父辈的革命传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原文 :《最好的怀念》

作者 |上海 庞小军

 

  父亲庞季云,1919年出生,山东临邑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故世。父亲去世时,我们子女5人最大的不到20岁,最小的才4岁。我们对父亲的革命历程知之甚少,以后渐渐通过查阅资料及从友人处打听,才逐渐有些了解。

  革命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十几天之后,18岁的父亲在民先的组织下,与数位有志青年毅然决然奔向延安。当时他们大多是穷学生,从济南到延安大部分要靠步行。父亲对我说过,他们一进入延安境内,就远远看到了宝塔山。1937年10月,终于到达延安的他们进入了陕北公学学习。当时的同班同学有田家英(后为毛泽东秘书)、廖盖隆(后为朱德秘书)、王丹一(后为中央党校副校长艾思奇夫人)等。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田家英来自四川,廖盖隆来自广东,王丹一来自江苏。这些年龄相仿、志向相向的同学以后都成为了好朋友。

  1939年6月,他们刚在陕北公学完成学习,便同大约七八百人奔赴抗日前线。可还未到达目的地,新的通知就来了,由于党中央当时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队伍建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决定调田家英、庞季云、廖盖隆和王丹一等几十位同学去马列学院学习。热血青年,谁不想奔赴疆场杀敌报国!为此他们懊丧了好久。1939—1941年,他们在马列学院系统学习了《资本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拿破仑第三政变记》等原著,并阅读了一些世界名著。之后父亲留在延安任中央研究室研究员,并担任延安抗大和马列学院教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随陈云、彭真从延安奔赴东北,这又是一次长途跋涉。1946年初,父亲任尚志县县委副书记,在农村开展土改工作,以支援东北前线的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的局势还比较复杂,作家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写的就是尚志县的土改工作。

 

 

  尚志县原称珠河县,为纪念赵尚志准备改名为尚志县,有个叫沙兹图的恶霸大地主则扬言决不能让共产党人的名字作为县名。他不仅拥有大量田地和大批商号,还有护院的私人武装。针对沙兹图的处理,尚志县委会议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坚决镇压;另一种认为沙兹图是社会名士,投资创办了几所学校,如果镇压恐失去民心。因会上意见没有统一,县委几位主要领导最后决定召开全县贫苦人民大会公审沙兹图。会后分头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并且联系了民主联军鲜族支队做好了武装斗争的准备。此时沙兹图也听到了风声,勾结土匪和私人武装准备进攻县委驻地。好在鲜族支队在土匪进攻之前攻击沙家大院,剿灭了土匪武装,抓捕了沙兹图。最后由于民愤实在太大,沙兹图在公审大会竟然被当场打死,尚志县的土改工作也就顺利开展了。1947年底父亲调鞍山大型轧钢厂任党委书记,总的工作就是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依靠工人阶级使轧钢厂的生产能力达到并超过日伪时期的生产水平,以实现熟悉和掌握经济建设的目的。

  理论宣传 

  1948年下半年父亲开始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曾任东北局宣传部科长,1949年2月任抚顺市委宣传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调中宣部任理论处副处长,那时家住中南海(位于中南海乙区的庆云堂,胡乔木、田家英住中南海甲区)。父亲怎么会住中南海呢?因为当时他是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的秘书。

  1958年2月他下放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并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家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195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时父亲任副院长兼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1961年又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代表国际所与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签订协议。此外他还兼管过上海市电影局的工作。1962年父亲调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研究室任副主任,后又兼任《内刊》编辑部主任。1964年父亲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1965年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批准为革命烈士。

 

 

  父亲一生就是学习和工作,为党的宣传工作和经济理论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于光远在《朋友与朋友们的书》一书中回忆,建国初期的三本畅销书是王惠德和于光远合写的《中国革命读本》,廖沫沙、庞季云和于光远合写的《政治常识读本》,胡绳、王惠德和于光远合写的《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当时这三本书不知重印了多少次。父亲还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如《巩固劳动纪律是党组织重要任务》(1954.11.16,第3版)、《在工矿企业中克服麻痹思想》(1955.9.14,第3版)、《经济建设报道中的几个问题》(1954.3.24,第3版)。在《经济建设报道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他提出“经济建设中的改革”。此外,《干部学习文件汇编9》也收录了他和许邦仪的文章《怎样进行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该集还收录了毛泽东、艾思奇和安子文等人的文章。

  父亲在中宣部工作任胡乔木秘书时,因工作便利,接触到许多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批示的重要文件。经组织批准后,父亲悉心收藏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人的重要手稿,这些手稿在“文革”时全部送到了中央。上世纪80年代我曾到一位中央委员(父亲老战友)家中作客,他说父亲立了大功,他在中央档案馆看到了父亲珍藏的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手稿,这些手稿反映了毛泽东一些重要文章和党的一些重要文件的修改过程。

  父亲兼任上海社科院毛主席著作学习室主任时,布置全室同志收集毛泽东的文章(估计会收录进毛选四卷),在毛选四卷出版后,又积极撰写了不少学习文章。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庞季云、邓克生、何匡、吴云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这是一本完整阐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同时也作为教材使用)。2017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历史演进》一文中指出,我国学者一直以《资本论》的方法和体系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代表者有于光远、林学力、孙冶方、王亚南和庞季云。其中提及的庞季云的观点就是引据《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他的一生是革命奋斗的一生。从济南到延安,再到东北、北京和上海,几十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直不忘红色初心,始终牢记光荣使命。今天我们传承父辈的革命传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41期8版。

@2008-20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5481号
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 邮编:200030 邮件:shao@shao.ac.cn